要闻转发:工信部司局新年新思路丨装备工业一司

浏览: 发布时间:2021-01-07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新组建的装备工业一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一)顺利完成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目标任务。一是全面保障医疗装备和专用车辆的生产保供。统筹协调地方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多方解决物资、人员、资金等问题,先后完成负压救护车、医用防护服压条机,以及呼吸机、监护仪、核酸检测设备等保供任务,有力保障湖北省各地市州标准范围内医疗装备的应配尽配,保障全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需求。组织企业累计向全国供应负压救护车3000余台,各类医疗装备30余万台,核酸检测设备3.8万台;向国外供应各类医疗装备超过100万台。二是全面实现重点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先后协调解决5000余家整机企业和配套企业的复工问题,“一事一议”协调解决重点联系企业280余项个性化问题。精准推动汽车、机床、医疗装备、农机、机器人等行业实现产业链协同复工。开辟汽车企业产品公告管理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自我承诺、研发验证测试结果替代等4项便企措施,200余家企业的4500余个产品通过绿色通道解决了问题。建立保春耕农机装备运输保障协调工作机制,推动160家农机装备企业短时间内全部复工,有力保障春耕生产。

(二)切实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一是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搭建汽车和基础机械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一对一”梳理对接近800个行业断点堵点,有效支持上下游企业开展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协调解决多个国际供应商停产断供问题,召开畅通全球汽车供应链研讨会并组织发布全球汽车产业链畅通倡议书,呼吁业界共同维护供应链畅通,形成开放、透明、包容的国际化市场环境。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专项,12米级双五轴镜像铣床、1.5万吨航天构件充液拉深装备等成功研制。二是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智慧农机发展,组织12省市开展18个无人农业作业试验区建设,涵盖14种典型农作物和8万亩试验田。健全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和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政策体系,多措并举推动冰雪装备、文保装备等示范发展。工业机器人年产量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速。

(三)不断加快制造业智能转型步伐。一是健全智能制造推进体系。研究形成新一轮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政策导向,发布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行动方案。遴选确定7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支持54个高水平、专业化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4.9%,能源利用率提升19.8%,运营成本降低25.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5.5%。二是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完成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专家咨询组、总体组换届。已发布的270项国家标准,涵盖了企业生产制造的全流程,使我国逐步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领先者。三是强化智能制造推广应用。在泉州、长沙、佛山、武汉组织开展4场“智能制造进园区”系列活动,带动地方、行业、龙头集成商为近千家企业开展智能转型服务。编制完成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案例集,推广应用典型经验模式。

(四)积极引导汽车行业实现平稳发展。一是汽车消费加速回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的系列政策。汽车行业顶住疫情冲击,产销形势加速向好。二是引导新能源汽车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率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出台《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在青岛、南京、海口、成都、昆明组织开展5场“新能源汽车下乡”系列活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2019年,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累计推广量达550万辆。三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修订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管理规范,推动道路测试共享互认。支持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组织上海、长沙等地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

全国20多个省市开放测试道路超过3200公里,累计为70余家企业发放超过400张道路测试牌照,安全道路测试里程超过460万公里。具备L2级自动驾驶功能车型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推广,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5%。四是推进汽车企业产品公告管理“放管服”改革。优化新能源汽车管理与财税优惠目录发布,实现企业“一次申报、一并审查、一同发布”,修订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建立完善公告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组织开展非法改装专项整治,严肃处理48家生产一致性违规企业。

(五)逐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一是持续提升行业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医疗装备、机器人、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监测机制,强化运行分析与前瞻研判。推动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加快金属切削机床行业标准制修订,完成第五届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二是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继续加强与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在汽车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交流合作,组织中欧汽车工作组、中德电动汽车合作平台、中日汽车处长对话、中德工业4.0/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等会议,在WP29、APEC等多边框架下深化政策法规的沟通协调。成功举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重大活动。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装备工业一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机械、汽车行业和智能制造领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推动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一是提升工业母机发展水平。坚持重点领域应用牵引,以成组连线示范工程带动主机应用,以主机攻关带动部件配套。推动基础机械创新发展,强化技术供给、企业培育、质量提升和新技术应用。二是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弱项。开展重大短板装备成熟度分级和目录动态调整,引导资源聚焦发力,强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以工程化攻关为抓手,推动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创新突破。组织企业开展农机装备攻关,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关键零部件和智慧农机发展。

(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狠抓汽车质量品牌、安全水平和生产一致性。推动汽车产业固链补链强链,建立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和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努力实现汽车品牌向上发展,抓好汽车企业准入条件保持飞行检查和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全面提升汽车质量水平。二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鼓励换电模式创新发展。健全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推进机制,完善政策、标准、法规,深度参与全球标准法规的协调与制定。三是深化汽车行业“放管服”改革。优化汽车企业产品公告管理,建立常态化特别公示制度,推动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完善全链条全流程信息化监管体系,开展汽车软件升级管理,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应用5G、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成果,面向未来布局发展新兴产业。一是推动医疗装备发展应用。印发医疗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示范推广。二是加大冰雪装备、文保装备等研发推广。强化工程化攻关和供需对接,推出一批先进适用的冰雪装备,积极培育冰雪装备与冰雪运动体验、冰雪旅游、冰雪文化融合发展新业态。推进数字化旅游、数字化文物、云展览等发展。三是推动机器人和增材制造示范应用。印发机器人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增材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指南,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展机器人推广应用和增材制造产业化应用试点。

(四)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印发智能制造“十四五”发展规划,强化制造强国主攻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一是提升核心能力。遴选一批标杆企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带动一批核心装备、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取得突破。二是强化应用推广。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继续组织“智能制造进园区”,全面加强宣传推广。三是优化支撑环境。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组织等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对经济规律、市场规律、产业规律、企业发展规律的理解、把握和运用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推进改革开放,深化汽车生产领域“放管服”改革措施,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做好核酸检测设备、呼吸机等产品的跟踪监测,组织企业稳定扩产,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提振工作精气神,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返回
关注创新基地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版权所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汽车)(筹)       津ICP备2020010153号-12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先锋东路68号      邮编:300300       电话:022-84379292